青贮粉碎秸秆打捆机包膜机
 

  年仅17岁的中学生曲雅娟作为知青来到“北大荒”,她没想到日后自己会成为这个集体中的出色代表和榜样,在协助他人的劳作中被铡草机铡断了右手。作为知青代表,她曾赴京参与国庆20年观礼,并遭到毛主席的接见——

  上世纪五六十时代,数十万转业官兵、城市知识青年呼应国家召唤,怀着满腔热血,先后来到黑龙江的“北大荒”,要在这块搁置肥美的黑土地上打造“我国的粮仓”。其时年仅17岁的哈市中学生曲雅娟便是沾沾自喜的一员。不过,其时的她没想到日后自己会成为这个集体中十分出色的代表和榜样。作为带队的曲雅娟在协助他人的劳作中被铡草机铡断了右手,之后她以坚韧的意志战胜身体的残疾,回到连队后和身体正常的知青相同劳作,并发明了一只手摸黑打行军包只用一分钟的纪录。

  其间她作为知青代表赴京参与国庆20年观礼,遭到毛主席的几回接见。不到20岁就成为黑龙江省省委委员,黑龙江建造兵团党委委员……无疑她是那个时代红得发紫的人物。

  那一年是1968年,8月8日,在哈市南直中学上初一的曲雅娟和哈市原太平区的50多人呼应国家的召唤一同奔赴赵光农场,其时曲雅娟年仅17岁。

  “其时去的时分政审还比较严,查三代,条件不行的还去不上呢。”曲雅娟说,动身前,一致配发黄棉袄等装束,她对去的当地充满了无限的神往。可是到了当地一看,我们的心里凉了半截,房子寒酸,条件粗陋,彻底超乎幻想。

  虽然曲雅娟年纪小,可是由于能力强,动身前被选为带队。通过简略的集训之后,和她一同来的人被派往建造分场20连,曲雅娟则被留了下来,担任下一批来自哈市南岗区100多名知青的带队,之后分配到水利连。

  曲雅娟回想,其时的使命是每天上山砍柴,修水库。冬季特别冷,用镐刨土,土筐抬土,手冻得都僵了。“最累的活儿是扛跳,那时没有机械设备,粮仓储粮全赖人往上扛,搭三个跳板,成‘之’字形,扛着100多斤的粮食就往上走,一不小心就会掉下来,女同志也咬着牙上,扛不动一麻袋,就扛半麻袋。”

  劳作强度不只大,并且生活条件也欠好。曲雅娟说,其时住的当地便是一个大空房子,中心用拉和辫子(盖房子用的资料)一搭,一边住男知青,另一边住女知青。四五十人住一个大炕,烧炽热,停火凉,冬季时屋里水盆的水都能冻上,早晨起来,有的女知青的辫子都冻墙上了。